导言

2022年9月,教育部、国资委联合召开卓越工程师培养工作推进会,试点建设首批18家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自首批卓越工程师学院建设以来,各单位直面当前工程教育所面对的挑战和机遇,积极探索卓越工程师培养的新模式,在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建设与成效上取得一定的进展。日前,教育部公布第二批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名单,卓越工程师产教融合培养工作推进会在北京召开,中国卓越工程师培养联合体成立,为深化工程硕博士产教融合培养体系改革、构建卓越工程师产教融合培养体系、加快培养卓越工程师等工作指明了方向。

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建设历程

《卓越工程师培养北京宣言》发布

2022年9月27日,教育部、国资委共同组织召开卓越工程师培养工作推进会。首批18家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建设单位联合发布《卓越工程师培养北京宣言》。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10所高校和中国航天科工、中国宝武钢铁等8家企业聚焦国家急需关键领域,开始试点建设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

第二批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名单公布

2023年9月13日,教育部发布《关于开展第二批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建设工作的通知》,决定支持部分高校与企业共建第二批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14所高校入选第二批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建设高校名单。

卓越工程师产教融合培养工作推进会召开

2023年9月27日,卓越工程师产教融合培养工作推进会在北京召开。会上成立了中国卓越工程师培养联合体,发布了卓越工程师培养核心课程、能力标准、工作指南,并就深化工程硕博士培养改革、构建卓越工程师产教融合培养体系进行了深入研讨。

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建设进展与成效

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的建设目标

卓越工程师是国家战略人才力量,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建设是“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继续深入推进。

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面向国家重大战略急需关键核心领域,培养在相关工程领域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备全球战略视野、突出工程技术创新能力、动态适应能力,善于解决复杂工程技术问题和“卡脖子”问题的高素质、高层次、交叉复合型卓越工程师。

“高素质”指的是卓越工程师在本领域工程能力之外所必须拥有的高水准的社会能力、职业素养和伦理道德等素养。

“高层次”指的是拥有硕士或博士学位。

“交叉复合型”指的是卓越工程师应掌握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知识、理论和方法,具备解决交叉复合问题的工程能力和综合素养。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林健教授:《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建设:培养造就国家重大战略急需的卓越工程师》

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建设单位

首批10所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建设高校: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浙江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东南大学、华中科技大学、重庆大学、西北工业大学。首批8家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建设企业单位: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兵器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宝武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中国信息通信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第二批14所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建设高校:北京科技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天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同济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南方科技大学。

首批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建设情况

《汇聚校企合力 构建“四共”“四通”机制 打造卓越工程师自主培养高地》

1.深化对卓越工程师培养目标的认识:

加快培养大批卓越工程师,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努力建设一支爱党报国、敬业奉献、具有突出技术创新能力、善于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工程师队伍,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提出的目标要求和方向指引。一年来,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深刻领悟这一重要指示精神,立足院校特色和优势学科,协同行业领域龙头企业,共同制定卓越工程师培养目标和能力标准。

西北工业大学注重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发挥航空、航天、航海特色和军工国防科研优势,着力培养能够解决国防急需重大问题的卓越工程人才。

2.形成以项目为牵引的校企协同培养机制:

项目课题是校企协同开展卓越工程师培养的重要纽带,是工程硕博士培养模式改革的关键着力点。一年来,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着力推动校企双向对接、精准匹配,构建企业出题、校企共同选题、联合攻关解题的工程人才培养机制。

哈尔滨工业大学在组建近百个跨学科“大师+团队”校企协同联合攻关课题组基础上,搭建多元主体架构的工程师技术中心和“专家+技术+项目”融贯平台,推动产教、科教项目产业化落地,实现教育链、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紧密衔接。

3.建设兼具深厚学术涵养和丰富实践经验的卓越导师团队:

高水平导师团队是培养卓越工程师的关键力量。截至2023年3月,10家高校建设的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共聘请校企导师7000余人,其中校内导师4300余人、企业导师2600余人,超过60%的企业导师具备高级职称。校企双方面向工程实践组建联合导师团队,落实校企“双导师”或“导师组”制,让优秀的教师教学生,卓越的工程师带学生。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设立“2+2导师组”,由1个校内导师、1个校内副导师与1个企业导师、1个企业副导师共同组建联合导师组。校内导师任导师组组长,并作为学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承担思想政治教育、指导学生课程学习、学术训练以及毕业论文撰写所涉及的科学研究内容。企业导师重点负责指导研究生的专业实践、学位论文撰写所涉及的工程实践内容,与校内导师紧密配合。

4.创建具备高阶性、交叉性、挑战度的课程体系:

课程教材是传授系统理论知识、传递行业前沿技术、提高工程技术人才实践能力、提升创新系统思维的重要载体。今年4月,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启动工程硕博士核心课程建设工作,强化校企协同建设,强化卓越工程师的学科交叉、数理基础、思维方法、实践能力和工程能力培养。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发挥学科领域专长,校企深度协同,共同研究形成220余门核心课程清单,完成首批20余门核心课程建设。

浙江大学创建《高阶工程认知与实践》跨大类通识性实践课程,为学生提供包括工程设计、仿真、制造、测试、分析、集成、协同、应用等在内的全流程一站式高阶工程技能和创新研发实训,培养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真本领。

5.落地落实“工学交替”的培养模式:

工学交替作为工程硕博士培养模式改革的核心环节,是将高校知识育人和企业实践育人优势结合的关键途径。首批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工程硕士研究生经过一年校内课程学习,已步入企业开展专业实践。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依托在研校企合作项目、“揭榜挂帅”需求项目以及企业自研项目,协同企业提供专业实践保障,以一人一策方式指导学生制定专业实践计划,实行“工学交替”培养。

清华大学发挥已有科研合作资源优势及科研项目关键抓手作用,面向专项试点企业广泛征集项目,组建包含400余个课题的专项校企联合培养科研项目库,为依据关键领域能力需求进行项目匹配提供有效支撑。

注:以上内容来自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组织专题调研组

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建设单位动态

编辑:霍然 校对:彭妲